看北京大兴文化志愿服务如何进基层
▲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舞蹈老师为大兴区清源镇文化志愿者进行舞蹈培训
北京市大兴区泰和园三里的文化志愿者在指导社区孩子练习书法
闫良启 摄
本报记者 周志军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志愿服务对于激活社会资源、整合公益力量、协调人际关系、创新社会治理,具有天然的文化示范作用,文化志愿者也成为城市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之一。从2009年依托北京文化志愿服务中心,成立大兴区文化志愿服务分中心以来,目前,北京市大兴区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已走过10余个年头。10余年来,一批批文化志愿者扎根大兴区基层文化志愿工作,创造性地开展了“送福下乡”“百名文化志愿者连百村”“百千万工程”“文化志愿联动计划”等立足大兴地域特征、深入百姓文化生活的品牌志愿项目,并形成了“拥军”“敬老”“助残”等常规主题的品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大兴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稳步提升,从顶层设计到战略实施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志愿先锋,传承文化
一直以来,文化志愿服务是加强大兴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
2019年,大兴区获得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称号,文化服务质量和效能极大提升。大兴区的文化志愿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兴“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性跨越增光添彩。
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大兴区文化志愿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小而精”的节日主题活动。比如,连续两年在端午节采用“庙会”的形式,开展结合传统礼仪展示,以及投壶、包粽子、画香囊、汉服穿戴、划龙舟等极具传统特色的体验活动;在重阳节除了开展传统戏曲演出,还组织专业文化志愿者拍摄戏曲常识普及短片,普及传统戏曲知识;在中秋节开展了“热血卫国 戎装慰家”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分批为驻区武警某部官兵拍摄戎装照、生活照、训练照等,送去节日的祝福……
大兴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除了常态化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外,大兴区还将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持续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力求用文化的力量和志愿精神为全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志愿服务,温暖更多人。
多点联动,汇智聚力
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应在突出文化引领的同时,准确把握文化维度,深入完善志愿服务文化引导机制。
据了解,自2018年起,大兴区文化志愿者管理机构就启动了为期3年的“文化志愿联动计划”项目。项目首年,该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组织各行业专家学者走访调研,梳理了全区22个主要镇街的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和所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编撰发布了《大兴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规划报告》,为未来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对大兴文化志愿服务的项目专家库、资料库进行同步配置。由首批项目专家参与指导、配合文化馆总分馆制设立的4家文化志愿服务试点单位,使得大兴区文化志愿服务频次、品质得到显著提升,示范引领效果明显。
2019年,根据大兴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规划,大兴区还推出了全新的文化志愿者视觉识别系统,为全区文化志愿者配备统一的新服装、新装备,为文化志愿服务的健康、规范运营提供了保障。此外,伴随星级志愿者评定标准的出台,常设的实体化“文化志愿者之家”也全面推出。“文化志愿者之家”不仅为文化志愿者平时聚会沟通提供了固定的场所,还会为星级志愿者定期定制不同门类的专家分享活动,通过专家对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经验的分享和指导,进一步激发文化志愿服务者的工作热情。“2020年,伴随着专业文化志愿者认证体系的完善,将有更多具有专业能力的文化志愿者从培训中脱颖而出,为广大群众带去更有质量的文化志愿服务。”大兴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说。
资源下沉,普惠基层
志愿服务的类型多、渠道广、层次杂、影响大,不仅有助于激活社会资源,增强服务力度,还能够整合公益力量、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和谐。
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竣工通航,而机场所在的大兴区榆垡镇居民在经历了拆迁征地、回迁定居后,也完成了从村民到社区居民的身份转变。为了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大兴区文化志愿者策划实施了“友邻之翼”主题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立足榆垡文化根脉,从群众文化、绿色生活、乡土文化接续、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4个方面出发,开展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系列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从2019年10月开始,现代油画基训、国粹京剧体验、朗诵中的情感运用、古典舞教学等培训相继展开。
大兴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友邻之翼”活动将继续深化主题、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文化志愿者将在文化馆总分馆制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新的一年,大兴文化志愿者将再接再厉,更好地为大兴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力争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志愿服务。”该负责人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