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谈艺论文

嘉峪关长城开放中“活起来” 人大代表倡建研学游基地

2020-01-15 10:47: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
0

嘉峪关长城开放中“活起来”人大代表倡建研学游基地

  2018年12月,由中共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寻根长城——嘉峪关明代长城防线”摄影展在嘉峪关市城市博物馆展出。图为嘉峪关市境内长城。(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1月14日电 (记者 丁思 高莹)随着丝绸之路旅游不断火热,位于古丝路上的嘉峪关长城也成为海内外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如何在守护这座600多岁关城本真容颜的同时,又能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丝路长城文化的魅力?甘肃省人大代表、嘉峪关市第六中学教师、工会主席许福仓建议,在当地成立研学游基地,不仅可以通过现有的实物实景、讲座、参访等形式让游客体验边塞风情,还可借助视频等新媒体和科技的方式“穿越”至古丝路,让更多人知晓长城背后的文化,引众共护长城。

  甘肃嘉峪关,因关得名,因企设市。1958年因“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因万里长城“天下第一雄关”而得名。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嘉峪关关城进行日常数据监测,以实现预防性保护。(资料图) 钟欣 摄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纵深广阔的嘉峪关长城防线是世界上冷兵器时代最重要、最经典的国家防线,承载了古人的军事智慧。

  嘉峪关市境内长城墙体43.6公里,壕堑12.94公里,关堡8座,烽火台和敌台共49座,现存体量在全省不是最大,但其结构类型突出,涵盖了甘肃明长城所有类型。

  许福仓说,长城保护仍是第一位的,当地文物部门不断投入更多科技力量,最大限度保护长城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图为“天下第一关”嘉峪关城楼一角。(资料图) 钟欣 摄

  “如今的嘉峪关关城内外精致不同,关城外部保持原貌,坚持‘修旧如旧’,再现古代丝路风情;而走进城内,却是另一番景致,绿意盎然,而且充满现代感,在保护的同时还推出不同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更能融入其中。”许福仓说,建立研学游基地,更多的意义是要让游客,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长城是如何形成的,它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留给中华民族的是什么……只有知晓了更多长城文化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从一点一滴中保护长城。

  正在列席甘肃“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则建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嘉峪关,无论政府规划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旅游圈,都要坚守它原有文物遗址的价值要素;通过多样化的手段结合旅游,进一步弘扬嘉峪关文化,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保护好嘉峪关长城的文化价值,这是最为重要的。

  甘肃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文化体育服务水平,深入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施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保护利用行动计划,加强红色资源挖掘和文物保护,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文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甘肃省人大代表、武威市博物馆讲解员纪春梅建议,要加强科技攻关,依靠科技手段改善文物保存现状;加大文物资源开放共享力度,加强文旅融合和科学交叉,引进和吸引更多的人才进行联合保护研究;坚持文物工作的公益性、服务性和社会效益,加强公共服务和文旅融合,广泛弘扬文化遗产价值,有效传承中华文明基因。(完)

[责任编辑:董大正]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