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谈艺论文

京城大场面

2020-03-02 18:57:43 来源:今晚报 我有话说
0

  早有论家指出,《红楼梦》中的两个大场面,秦可卿出殡、元妃省亲,是受到《金瓶梅》中李瓶儿丧事、权臣朱勔回府两个大场面描写的影响。

  现在先说说《金瓶梅》中朱勔回府的大场面。是在书中第七十回出现的。故事发展到那个阶段,西门庆在京城通过一番运作,得以升职为清河县正提刑官,又参与了朝廷的大朝拜,得以目睹皇帝的尊颜,后来就又目睹了权臣朱勔巡视归府的浩大场面。

  那时候皇帝对朱勔的宠信达到巅峰状态,本已是太尉,又新加太保,让朱勔替他到南坛视往,朱勔归府,成为一桩泼天大事,各家官吏馈送贺礼、伺候参见的人等黑压压地等候在其府门外,一等等到午后时分,忽见一人飞马而来,传报道:老爷视往回来,进南薰门了!吩咐闲杂人等闪避,不一时,骑报回来,传:老爷过天汉桥了!开头是厨役现身,捧着茶盒、攒盒到来,半日,才远远地看见举着牌子的马队到来,马上众官都头戴勇字锁铁盔,身穿形态复杂的战甲战靴,肩扛销金令字蓝旗,人如猛虎,马赛飞龙,这只是第一拨仪仗。须臾,又来了两拨,都装束豪华、威风凛凛,三拨过后,只闻一片喝声传来,那传道者都是金吾卫士、直场排军,个个身长七尺,腰阔三停,左手执藤棍,右手撩衣,大声喝道,吓得官吏们魂飞魄散,一时街道陡然鸦雀无声。又经过几道护卫,才过来八抬八簇肩舆明轿,显现出轿上坐着的朱太尉,头戴乌纱,身穿猩红斗牛绒袍,腰横四指宽的荆山白玉玲珑带,抬的轿子离地有三尺高,数十人骑着宝鞍骏马围护,轿未到府门,各个仪仗队伍已一字摆开,喝得人静回避,没一个人敢于咳嗽。来拜见的官吏人等黑压压一群跪在街前。朱勔轿到,左右喝声:起来伺候!众人一起应诺,那谄媚的语音声震云霄。

  仪仗是权力的象征。从以上描写可知,权臣的仪仗除了外包装华丽威猛,还有三个特点,一是节奏上故意有所停顿,二是通过喝道增加压迫力,三是人马众多,却偏要营造出鸦雀无声的静场效果。

  《金瓶梅》是托言宋朝,实际上写明朝的故事。且不往宋朝捯,就从《金瓶梅》实际表现的明朝后期说起,又经过二百多年,到《红楼梦》出现的清代,体现权力威严的仪仗,大体还是那么个模式。《红楼梦》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先是元妃出宫前有许多环节的礼仪,及到终于出宫,也是仪仗多有停顿。贾府正把各处灯点燃,忽听外面马蹄之声,一时,有十来个太监都气喘吁吁跑来拍手,这是“元妃来了”的信号,原先已在荣国府门外的太监们便各按规定位置站立,贾母率众人忙到门外等候迎接,但元妃并没有马上出现。半日静悄悄的,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走来,至西街西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幙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一连来了十来队,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一对对华美仪仗过后,是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再有一对对太监捧着香珠绣帕等物品,过完之后,才显现出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而来,贾母等就都赶忙跪下迎接。

  《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但后辈并没有简单照搬祖辈的笔法,《金瓶梅》里朱勔的仪征充满男性的阳刚暴力色彩,《红楼梦》里元妃的仪仗则更多体现出皇妃的凤翔端庄韵味,但那大场面所包含的权力宣示与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则是一以贯之的。(刘心武)

[责任编辑:李伯玺]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