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谈艺论文

艺术家、城市与创新

2020-04-14 08:47:51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肖怀德

  艺术家是城市的一个特殊人群。当代艺术家不仅扮演着复原客观世界的角色,同时更多地扮演着对当代社会中人的处境的微妙观察、对人性深处的探寻、对人类思维边界的拓展等角色。也就是说,艺术家是我们感知当下和未来的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如果我们把城市理解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艺术家群体往往是城市生命体中充满张力的血液。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艺术家对于城市的作用。

  艺术家丰富了城市的人性、色彩与温度,让城市充满着人文底色。现代工业社会以来,城市建筑的高密度集聚带来城市人群的生活时空的压缩,人被高度物化的钢筋水泥和商品世界所包围,“第二自然”似乎以命定的法则统治着我们的环境,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的生命节奏出现了高度机械化、工具化、非线性化特征,普通的城市人群与自然世界日益疏离,对于生命、身体的感知力在下降。艺术家天性敏感,是一群高感知力的人群。艺术家在城市中往往扮演者“调剂师”的角色,他时刻提醒我们不要被裹入技术化、工具化的洪流,与世俗化世界保持距离;艺术家让我们与艺术直接相遇,在艺术的浸染中让我们在一刹那间体验到人性的温暖,探知人性的深处;他们在这个城市中流动和书写,让这个城市不至于走向黑白和单调,永远保持着某种冲动和眩晕。艺术家让城市在紧张的、快速的现代节奏中,留下了一些喘息、歇息的空间。

  艺术家是城市创新的动力因素。创新不是在循规蹈矩中产生,而往往在边缘、反常规、突变中产生,我们经常把创新简单理解为科技创新,但是对于科技创新而言,艺术有时候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相对论提出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他自己坦言音乐是他科学创造的重要灵感源泉。再比如,英国近年来用创意强度来度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所谓的创意强度即指高科技企业中创意设计部门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重,创意强度越高,创新能力越强。

  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是观念创新,有时候观念创新带来的改变更加不可估量。艺术对于创新的作用不仅仅是粉饰,不仅仅是漂亮的外衣,而往往在于打破常规性的思考,给我们某种惯性思维带来一种阻断,或者拓展我们的思维的边界,所以艺术有时候不直接带来创新,但往往是创新思维的开端。艺术家最宝贵的东西,是新生事物的好奇和创造新事物的内驱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敏锐的感受力,这种艺术创造力、审美力可能不直接转换为工业生产线中的商品,但确实是创新的内驱力。

  全球艺术家的流动为城市带来新的观察视角。艺术家出生在哪里,就带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基因,就需要面对这片土地的问题和生存境遇。因此,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往往是这些国家的“文化基因携带者” ,促进艺术的全球流动将大大促进创造力的培育和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发展。比如,全球很多城市展开的各类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来到这个城市,带来的是文化观念的流动,为人们带来看待自己、理解世界的不同视角。这对城市文化是一种维度的拓展和理解的丰富,人们可以更丰富地理解自己,理解这个世界,艺术家在这个城市的创作和表达,也会丰富人们对城市的想象。

  当前,很多城市管理者在认识艺术家在城市中的角色时,还存在一些偏见,比如艺术家并不直接带来GDP;艺术家的思想跳跃、容易出格、个性张扬、不服管束,是思想的不稳定因素等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城市商业地价不断上涨,因为艺术家的收入不稳定,很多艺术家无法承担地价上涨带来的租金压力。艺术家们像是城市中的游牧者,逐渐搬迁并不断走向城市边缘。

  这种艺术家的抽空对于城市而言,无疑影响是巨大的。为了让城市保持创新活力和生命活力,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中需要给艺术家在城市中生存与活动留出一些呼吸的空间,这需要城市管理者在保护艺术家、促进艺术与科技融合、促进全球艺术家流动等方面制定更加宽容、包容的艺术政策,比如,营造一些精神和思想交流场合与空间,有意识地增加艺术家与科技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交流、相遇的可能性,很多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不是计划出来的,反而往往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比如,为一些非营利性艺术空间提供特殊的政策支持,为艺术家工作室提供特殊的租金优惠,为正在成长期的艺术家提供更好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条件。比如,鼓励各类艺术机构、艺术园区开展全球艺术家驻地计划,提供相应的基金资助和政策倾斜。

  宽容、包容、多元、流动的文化土壤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石,也是城市创新的基础。对艺术家的保护和扶持,是对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基本尊重。如何让艺术家与城市创新之间形成一种耦合、共生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相互抵消和紧张的关系,是我们的城市管理者需要审视的问题。

[责任编辑:丛芳瑶]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