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文化快报

书香,在云端飘起——4·23世界读书日多场读书活动举行

2020-04-23 09:53:5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0

  4月23日,世界又迎来了一个读书日。与往年的熙攘相比,今年的读书日显得有些安静。大型书展取消,各地读书节寥寥,疫情的延续也减缓了人们走进书店的步伐。但这并不妨碍书业同人在各类平台上组织活动,呼吁人们读书,也不妨碍读者沉下心来,安静地读完一本书。

  一屏万卷,市场可观

  “缥缃万卷 待与君归”“本草良方中医古籍”“百余种老连环画专场”……仅听名字,会让人产生置身实体书展的错觉。然而,这却是中国书店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在孔夫子旧书网举办的在线促销活动。

  虽是旧书,但也吸引了不少读者。数据显示,一函三册的《金匮要略心典》业已售罄。

  与中国书店安静的网络展销相比,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抖音平台不断推出的直播活动,“吆喝声”要响一些。近日,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也加入了直播队伍,在访谈中,列出了《左传》《史记》《红楼梦》《堂吉诃德》《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世界最后一个夜晚》等一长串书单。“我认为,还是要读经典。读者读一本书时,往往能将自己的生活代入进去,这是经典作品的力量,也是经典作品的命运,能给人带来很多启示。”李洱说。

  不仅售书从线下转向线上,读书这一环节,也逐步从纸上转移到了屏上。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中国出版集团组织旗下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出版社,邀请严歌苓、曹文轩、康震、沈鹏等名家分享自己的创作趣闻,推介自己的“枕边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现代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等单位和70余家读书会、200家书店共同发起“阅读一小时·2020”线上读书嘉年华活动,近10万名读者报名参与。在另一场针对青少年的“致青春为家国”云上经典共读计划中,该社邀请作家和文化名人一起,以社群读书会、视频阅读的形式,为广西全区153所大中小学和各地市县图书馆领读中国古诗词,参与人数上万。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告诉记者,近来他在读《资治通鉴》和《鲁迅全集》,通过电子阅读器,而非实体书,“查阅生字方便得多”。数字化阅读逐步占据主流,在该院近日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验证——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9.3%,高于纸质阅读59.3%的接触率。人均每天接触手机时长100.41分钟,远超读书的19.69分钟和读报的6.08分钟。

  “数字化阅读的增长,是阅读的幸事。它让信息快速普及,消弭了城乡之间原本巨大的鸿沟,甚至消弭了文化程度差异造成的信息接触差异。”魏玉山分析。

  听书之举,悄然成风

  打开三联“中读”App,可见平台专为今年世界读书日打造的直播专题——“幸有读书可慰藉”,向读者介绍“宇宙简史与人类未来”“福柯笔下的瘟疫”“汪曾祺:我们时代的苏东坡”和“送给你的十本书”。

  在互联网瞬息万变的“快阅读”和纸质书籍温润平缓的“慢阅读”之间,《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社交平台阅读产品团队,一直在努力打造一种“中阅读”——将书籍中的知识,转化为音频,约请名家说给读者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三联“中读”逆市上扬的新增用户量和在线用户峰值,似乎验证了这一模式的成功。

  “很久以前,我就不刷屏了,不再关注社交媒体上瞬息万变的信息。”三联“中读”内容总监俞力莎说。“作为一本安静的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更为关注一些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比如理性、进步、智识、生活的乐趣和美。”而作为杂志副本的“中读”,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约请樊锦诗讲《敦煌莫高窟》,约请戴锦华讲《光影留痕:世界电影史》,约请辛德勇讲《大唐帝国》,约请喻恩泰讲《钱钟书》,收获了一批有声书的读者。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三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国民听书率为30.3%,0至17周岁未成年人听书率为34.7%,均较2018年有大的提升。这或许得益于各类App和在线广播对用户听书习惯的培养。早在数年前,喜马拉雅电台就开始挖掘书籍里的系统知识,开设“大师课”,向用户讲授哲学、古诗词、中外文化内容。“有书”等后起之秀,也在抢占文化名人资源,制作听书内容。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樊登读书”联合人民阅读,邀请明星和文化名人推出特别版“知识进化论”,以书为主线,引领读者探寻求知的乐趣。

  由专业编辑团队组织的听书内容和大师讲述者,正在挽救古老的“读书”行为,在新形态中弥补数字化阅读带来的系统知识接受不足。

  最爱读书,是少年郎

  新设备、新阅读、新趋势不断涌现,但仍然有一部分读者,钟爱纸书的触感。

  临近读书日,位于北京三里屯的Page One书店开门不久,就迎来了一对母女读者。她们安静地测完体温、登记完身份,走向书架,选阅自己喜爱的书籍。在二楼童书区,已有一对母子席地而坐,迎着窗外透进来的光,安静地读书。

  位于王府井新华书店三层的“怀中读阅童馆”,也迎来了读书的小读者。

  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读书的意愿明显高于成年国民,且在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0至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2.9%,较2018年的80.4%提高了2.5个百分点。

  “一方面,未成年人正处于学习和知识吸纳时期,对图书阅读的需求比较旺盛。受家庭和学校管理限制,他们还没有对电子阅读形成依赖。另一方面,未成年人读书意愿的提升也与在学校教育中大量倡导读书密不可分。广泛阅读,让应试教育真正地转型为素质教育。”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分析。

  徐升国认为,当前多数成年国民对个人总体阅读情况不满意,恰好说明成年国民对读书存在需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为成年人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疫情期间,可向居民发放读书消费券,鼓励读书。长远来看,应继续加强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在居民生活的区域布设更多设施——社区书屋也好,农家书屋也罢,智慧借阅终端也好,要让读书与居民的生活真正实现接触的零距离。此外,培育社会组织,举办更多读书会、读书讲堂、读书活动,加强对读书的指引,甚至可以细致到编制某一类书的书目、讲解某一本书的阅读方法。”

  “希望我们对待读书的热忱,永远像少年。”徐升国说。

   (本报记者 韩寒)

[责任编辑:孙满桃]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