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谈艺论文

除了服装化妆道具,历史剧还需再走心

2020-04-23 10:22:08 来源:新华日报 我有话说
0

  电视剧《清平乐》已播出20多集,和当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样,剧中画面随手一截都是一幅绝美图画。该剧无论是打光、置景还是道具、台词,都有细细的考量。随着剧情深入,曹皇后的珍珠妆引发热议,观众对剧方的“考究”大加赞扬。

  《清平乐》改编自小说《孤城闭》,原著参考了《东京梦华录》和虞云国《细说宋朝》,因此剧方在拍摄时把这份较真用到了百官的帽翅、貂蝉冠甚至是刘太后的朱衣上,力求还原史实。参与制作该剧的历史博主“扬眉剑舞”在考证礼服部分时,顺带也把各种宋代礼服完整地考证了一遍。礼仪指导“兔眠”在微博上列出了筹备与拍摄《清平乐》的书单:《太常因革礼》《宋会要辑稿》《宋史》《北宋皇陵》《白沙宋墓》等20多本文献,各位文豪的作品集及墓志,打卡了各地博物馆拍照“取证”……剧中曹皇后的九龙花钗冠仅打版就修改了好几次,冠上珍珠和王母仙人队的上色都是手工制作。曹皇后与刘太后袆衣、领子的细节基本参照容像。细心的网友贴出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仁宗后坐像》,相似度极高。剧中刘太后谒庙的妆造也参考了《续资治通鉴长编·明道元年》中的文字:皇太后乘玉辂,服袆衣,九龙花钗冠。行礼,服衮衣,冠(仪天冠,龙花十六株,前后垂珠翠各十二旒)。

  事实上,宋代礼制极繁,细节极多,要真正百分百还原很难。作为一部制作精良的影视剧,能在过程中力求还原和接近,已经是一次很难得的尝试。《知否》剧组当年为了还原古人夜间烛火的光效,拒绝使用白炽灯,点燃了几百根蜡烛。大制作背后,燃烧的不仅是经费,还有众多主创人员的诚意和心血。

  近年来,电视剧制作越来越精良了,诸如《戏说××》《××格格》这样的野史剧逐渐少了,像《大清后宫》《宫锁心玉》这样的“雷剧”也少了。制作团队的审美情趣也逐渐成为打动观众的理由之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剧版影版几乎同时上线,剧版美指张叔平打造的服饰让人惊艳。去年的《延禧攻略》,以“莫兰迪色”的高级灰服化道杀出重围,即使剧情部分有硬伤,也能从巨星云集的《如懿传》旁分走了一杯羹。

  看了这么多年宫斗剧,观众的喜好也在不断改变,哪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在《甄嬛传》之后,《芈月传》《如懿传》都没能成功复制当年的爆款,难道是制作方钱花少了吗?显然也不是,《如懿传》还原了清朝重大场合皇后妃嫔一耳三钳的耳环样式,华服环佩一样也不少,但眼尖的网友扒出了剧中不少穿帮镜头:邬君梅饰演的皇太后疑似戴了“米老鼠耳环”;剧中的荷花P图P得随心所欲;群演的一张脸反复使用,甚至用在同一个镜头里。种种疏漏,网友在出戏之余,难免要质疑主创的走心程度。

  而说到古装剧的用心,87版《红楼梦》是一部中国电视剧创作史上绕不开去的高峰,导演王扶林为了让演员真正贴近角色,开了两期培训班,研习《红楼梦》原著、学习琴棋书画、研究身段。当年的化妆老师杨树云读了7遍原著,才有了林黛玉的“似蹙非蹙罥烟眉”,之后甚至出了一本书——《装点红楼梦》。书中讲述了自己对原著的资料查阅,与红学专家、民俗专家共同进行人物分析,定位风格、细节的过程,还写下了服饰文化小考、从红楼梦看古代妇女化妆等文章。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一部剧要得到观众认可,仅靠制作精良的服装化妆道具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剧情设置、思想内涵上进行提档升级。在《清平乐》热播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喊着“弃剧”:宋仁宗在位期间出了多位文坛大家,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可是该剧的朝堂戏却毫无张力,帝后帝妃CP的感情线“魔改”,散文化的叙事方式让观众仿佛吃了一锅水煮大杂烩,也难怪网友不买账。

  最近,《清平乐》里应天书院和府学的混乱称呼等也被观众诟病,但纠错归纠错,批评归批评,正如《清平乐》的编剧所说,能通过描绘浩瀚历史里这么一个片段的故事,用这些美的人物、美的画面让观众对这段历史产生兴趣,产生自己去考据历史、阅读文献的冲动,也许就是一种成功。

 傅秋源

[责任编辑:孙满桃]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