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大图右侧

5G赋能的国际博物馆日:线上线下看“多元与包容”

2020-05-19 15:2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
0

5G赋能的国际博物馆日:线上线下看“多元与包容”

  南京博物院专题展览《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 泱波 摄

  中新网南京5月18日电 (徐珊珊)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中国主会场南京博物院联合八家单位推出“融·合:从春秋到秦汉”展览。各大“镇馆之宝”齐聚南京,并通过5G技术“云上”开展,展示从内容到方式的“多元与包容”。

  该展览分为“群雄并起、华夏一统”“百家争鸣、重礼尊儒”等四个单元,集结了大量珍贵文物,如秦兵马俑、吴王夫差剑、“王子午”鼎、人首蛇身玉饰、错银铜双翼神兽等。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表示,因为疫情防控,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云上”加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他指出,“300件(组)文物通过这样的形式呈现,旨在更好地传递出从纷争到统一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包容性。”

  南京博物院专题展览《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 泱波 摄

  “只隔着一层玻璃,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欣赏兵马俑。仔细看,还可以看见兵马俑身上的彩绘。”参观者王曦指着展厅左侧的两尊兵马俑说。

  南京博物院展览部崔小英介绍,每个兵马俑的面部特征不一样,身高也是真人大小,兵马俑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铠甲武士俑高183厘米,跪射武士俑高124厘米。

  “从陶俑面部特征看,有关中大汉,也有羌人、戎狄人等其他民族成员,代表统一国家中多民族共存,如今中国共有56个民族,这样的一脉相承,就是我们想要强调的‘融合’。”崔小英说。

  南京博物院专题展览《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 泱波 摄

  随着5G、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大量运用,公众对博物馆有了更高的期许,各地博物馆也纷纷致力于探索跨界传播“新”表达。

  如何打造更受欢迎的博物馆?在南京博物院展览部策展人田甜看来,应聚焦观众体验,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她介绍,南京博物院会针对不同的观众类别,去做相应的展览策划。每年临时展览约20个,重点打造4到6个大型特展。

  南京博物院专题展览《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 泱波 摄

  成都博物馆宣传推广部主任肖飞舸则认为,博物馆的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从一个灌输的方式变成了更多的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博物馆从一个知识发布的权威者,变成了文化的解读者。

  “传统文化与大众流行文化的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的边界。”肖飞舸建议,在打造“网红博物馆”的过程中,除了对新技术、新潮流的把握以外,要注重对舆论的一个总结,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分析,从而不断地对宣传策略进行调整和适应。(完)

[责任编辑:丛芳瑶]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