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谈艺论文

一次赋能的大会

2020-05-29 09:50:05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今年驻会记者名额紧缩的情况下,我有幸进入会场着实珍视。

  隔着口罩,并没有影响我与委员间采访交流的畅通、观点的互动碰撞。也因为本报今年创新报道形式,比如,委员拨通基层代表的电话、委员作为特邀记者去报道现场等等,这些新探索让我多了一个视角去感受委员。

  “小修,您看看我这张片子行吗?怎么能拍得更好?”“小修,你看看,我认真记了,这是我对这场小组会的思考。”院士、教授、政府官员、企业家、各领域专业工作者……好像瞬间让记者这行没了门槛,他们擅写稿、会拍照、懂直播。

  27日下午大会闭幕,当我把手头的所有工作做完,再翻看我与他们的互动反馈时,特别想给自己加油:勇敢走出舒适区吧!不要给自己设那么多禁锢,只要用心去准备、敢于去尝试,就会如他们一样走向优秀。

  昨天报社微信公众号“委员出镜”推出的Vlog主人公是俞敏洪委员,他是我联系的。看到短视频顺利在报社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我由衷为他祝贺,并转达后期编辑对他的感激——因为这是大会期间剪得最顺畅的一集片子。我看到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大会闭幕是大会堂广场前人最多的时候。委员们都在照团体照留念。我在委员人群中穿梭,希望能够找到可以采访的委员。大部分委员我都不认识,刚开始找他们采访还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问什么问题。但几乎所有的委员都热情地停下脚步,接受我的采访,回答我的问题。大部分委员对两会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表示了自己的信心……”

  如果说,委员已在感叹,不能跨界的委员不是好记者。那么,我们作为两会记录者、传播者,何尝不应风月莫等闲,让危机感驱动创新精神?在委员“后浪记者们”的赋能激励下,我们也将勇于开拓,勇于跨界,顺受众接受方式、阅读口味之势而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最具中国特色政治协商制度的政协会议的好故事讲述者。修菁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