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文史

那些年,科举“状元”们的书法

2020-07-29 10:20:42 来源:美术报 我有话说
0

  编者按:2020年的高考,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7月下旬,各批次最低录取分数线和考试成绩将陆续公布。“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孟郊的《登科后》写于其进士及第后,体现出诗人欢欣雀跃的心情,在今天依然形象地展现同学们考完后的情景。

  在古代,作为高考的前身“科举”,是许多读书人羡慕、向往,甚至是为之奋斗终身的存在,科举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场大考。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光绪31年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长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中,也产生了众多优秀人才,据真实可考的就有592名状元,我们无法想象当年他们的风采,是如何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

  古代讲究“字如其人”,一个好的字、一张干净的纸,的确能给阅卷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明代科举考试就非常重视书法,明太祖、明成祖时期大力提倡书法,培养学子答题要工整,甚至到最后形成了科考必备的“台阁体”。此次专题,我们仅从古代状元的书法出发,分析他们的书法艺术。

  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广大学子,高中状元只是人生的第一步,以后的道路还很长。古时金榜题名后,依旧有不少人默默无名,在历史上鲜有记载;而现在的“高考状元”,更是要理性认识到,这个头衔只能表明自己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出色,进了高校的大门后,又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平台和评判标准,最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和宁静的书桌,切忌“自我膨胀”。

  / 柳公权 /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当数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时年30岁。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被后人称为“柳体”,书法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颜、柳,可见其书法地位之高。

  / 苏轼 /

  苏轼的大名更是不用多说,他于宋仁宗嘉佑二年(即公元1057年)高中状元。《黄州寒食诗帖》不仅是他个人书法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尤其是行草书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 张孝祥和他的《柴沟帖》 /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爱国名臣。出生于明州鄞县桃源乡(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早年生活在鄞县,后随父张祁迁居安徽芜湖。张孝祥自幼天资过人,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是罕见的奇才。《宋史·张孝祥传》记载其:“年十六,领乡书。”可谓是开局顺利。绍兴二十四年,他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一样,一举夺得魁首。他的夺魁并不是巧合,在最后殿试的策论中,他写了一万四千言,文章酣畅淋漓,文采飞扬,不仅充满爱国激情,而且针砭时弊,令人耳目一新。字迹却是用“颜体”的正楷,这让人不得不叹服。

  《宋史》记载:“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劄。”宋高宗曾说他“必将名世”;南宋朝诸多名家文人,也都对他的书法推崇有加。陆游说他的书法“为当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朱熹则说他“天资敏妙,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其作字皆得古人用笔意”。

  张孝祥书法广学各家所能,尤以“学颜”和“崇米”为著,一方面有颜真卿书法的遒劲雄伟,气势磅礴,一方面也有米芾书法的笔势奔放,秀拔清朗,其书法盛行于南宋,在书坛上颇有一定地位。

  张孝祥受到当时的翰墨风气,尤其是高宗朝开启的对“二王”书风时风的回归,带动了书坛的活跃,促进了他的书学成长,使得他早在青年时期就享有书名。现在可见张孝祥书迹墨迹传世甚少,仅有七件墨迹作品,其中,《柴沟帖》应是其晚年书法风格的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张孝祥写给友人养正的一通信札。原文如下:

  适闻驾已抵柴沟,肩舆甚迟,今遣鞍马往,亟加鞭为具,所怀万千,倂迟面禀,孝祥顿首再拜,养正兄。

  此帖凡七行,共三十八字,尽管这封信札有些字如第二行行首三字已经残缺,但我们仍然可以知晓信中的内容。此帖在书写时的速度很快,虽随心所欲,但不逾规矩。结体独具特色,多方长形,多外长廓形,向四周扩散,清秀劲健。中宫收缩,中上部营造虚位,重心下坠,个性分明。从此也不难看出他对米芾书风的继承。此帖也有颜真卿的清雄伟岸之气,浑厚严谨,遒劲流畅,持重不浮,骨力内含。其用笔方圆兼之,以中锋为主,线条凝重俊逸,笔画粗细分明,一般横画轻竖画重,深得颜字以折带转、易方为圆的笔法。行间疏朗有致,一气呵成,如云鹤游天,给人以轻松、舒展之感。章法格局空旷寥廓,而浓密的字列在空阔的格局中像奔腾的黑马,一泻千里。行间段落在画面上拉开的距离间隔,且间隔错落有致,造成一种层次醒目的流动节奏,又给人以清明简淡的美感。同时他的大小错落随意赋形,在感觉上与米芾的《值雨帖》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马”、“往”、“为”、“具”等字,在学习米芾的收放同时变幻造型,奇特有趣,在整篇中表现出独特的特点,吸引眼球。

  源流上这也证实了他既学颜又学米的风格取向,一方面有颜真卿书法的遒劲雄伟,气势磅礴,一方面也有米芾书法的笔势奔放,秀拔清朗,能够将颜体的质感厚重和米芾的结体共同嫁接在其中实属不易,在书法的创新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借鉴学习的意义。

  张孝祥书法渊源甚广。总体而言,张孝祥各类书体皆通,而行草尤具飘逸奔放之势——这和他本身潇洒不羁的性格分不开,但同时,其字个体本身极具颜体的阳刚之美,力道遒劲,“观之者壮”,而力壮之下,却难掩其字清劲挺拔的英秀气质,正如“枯竹折松,驾雪凌霜”(曹勋《跋张安国草书》),可谓“笔力雄健,骨相奇伟,风格飘逸,气质清劲,并能自出新意”。可惜孝祥英年早逝,从其晚年代表作《柴沟帖》来看,其书风未能延续并走向成熟。正如朱熹所说:“若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益奇伟。”他的书法盛行于南宋前期,在两宋书坛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