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谈艺论文

《长城谣》歌诵会:让传统文化搭上实景演出的快车

2020-09-10 18:23: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0

  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暴发,线下演出行业暂时停滞。即便现在,剧院、演出场所复工复产,50%的上座率依然时刻提醒业内人士寻找着更好、更能轻松观看演出的方式,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强大观演需求。

  把观看场所放在户外的旅游演出、实景演出再一次引起大家关注。“疫情过后的复演不仅仅是简单的剧场回归,也应该同步思考演艺行业或演艺事业于今后可能会出现新的存在方式。走向田园,走向户外,走向线上云端等更为广阔自由的存在与发展空间,或许是积极的应对之策,从中可以探索新世纪演剧艺术的新形态与新常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指出。

  9月4日晚,在万里长城脚下,河北张家口举行的大型实景演出《长城谣》,在实景场地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平台“央视频”的直播中同时收获超高人气,现场观众感叹道,巍峨长城的千年文化“活”了起来!当前背景下,实景演出遇到新机遇,而传统文化传承则是亘古不变、常谈常新的话题,《长城谣》的演出对于表现长城文化的成功,或许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借鉴。

  形式创新:传统文化更需要新的表达

  以往留在观众心目中最为记忆犹新的实景演出当属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同已成产业体系的宋城演艺集团的《宋城千古情》《桂林千古情》《张家界千古情》等“千古情”系列类似,都擅长以歌舞、灯光配以山水实景搭建,依赖的是自然地势,色彩加持、肢体表演。

  实景演出《长城谣》本身是2020年河北省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的内容之一,这类旅游演艺项目,作为传统的旅游节内容,本身在国内各地已经探索出了完整的产业执行流程,其实只要照搬以往的旅游节成功模式,依旧可以收获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长城”这个传统文化大IP,如果依然搭建些灯光彩绸,在景区舞舞跳跳,而不是“走心”表达,既是对非遗古迹的亵渎,也是对宝贵文化资源的浪费。

  “实景演出的关键,是使实景旅游与文化形成互利互动的良性循环,不能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甚至扭曲文化本身的意义,更不能打着文化的幌子行媚俗之事。当前实景演出,或多或少存在过度包装的倾向,尤其是过分依靠声光电效果,或许会暂时赢得观众的眼球,但如果由此造成文化韵味的流失或异化,就值得警惕。实景演出大都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且耗资巨大,理应形成百花齐放的艺术风貌。但实际上,不同的内容却经常呈现出类似的风格,其创意、艺术呈现、审美格调方面的同质化倾向,同样值得警惕。”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导系副教授穆海亮指出。

  摒弃以往一切经验,《长城谣》为依托长城的实景演出选择了经典诗词、歌曲、文艺作品及相关经典音乐重现和新编,让这些本来就属于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呈现为朗诵音乐会的形式。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演出选择在张家口清河影视城1∶1还原的“大境门”前举行。大境门意为“边境之门”,是万里长城四大关口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陆路贸易口岸,历史上最早的“一带一路”起点。大境门长城,上书“大好河山”四字,代表着长城精神和文化自信,具有特殊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相比于肢体的艺术表达,语言在艺术表达上有其自身的特色,既能直抒胸臆,又不失文化厚重,徐徐吟唱中还能传递出别样的细腻婉约。于是观众看到了长城脚下的嘉宾云集,有国家著名的歌唱家、朗诵家,有冬奥健儿,有形象健康向上的央视主持人、演员,青年歌手……共同用诗、文、歌的形式表达、歌颂长城,将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长城精神”直观地展现出来。

  在呈现形式上,“长城大境门+央视频”的线上线下联动,打破了时空限制,看到长城“活”起来的人更多了。与此同时,从白天就热闹起来的衍生集市、快闪表演、创意沉浸式体验等活动,则让参与晚会的观众仿佛穿越千年,现场体验到了这份“长城文化”的精髓所在。

  多语言的艺术表达,线上线下的联动、日经济与夜经济的沉浸体验结合……在这样的创新中,当远景、近景将长城、人文以及时代强音融入新的音乐创作中,将传颂千载的经典名曲、音乐元素,与当代声、光、电科技搭配,回荡在山巅峻峰,巍峨雄关上下,自然获得了所有演出者、参与者胸腔的共鸣,天地人的壮丽之感陡生。

  内容为王:挖掘厚重底蕴是实景演出的别样打开方式

  “景区文化与演出结合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英国有很多剧院的演出就是由旅游部门来补贴的,意在展现纯正的戏剧文化来招徕游客。这样做的原初动机,是以演出的形式增强景点的吸引力,但必须真正鲜明地表达出景点蕴含的民族文化底蕴,才能够为景点增光添彩。创作能够表达和弘扬民族文化瑰宝的演出内容,是创作者们始终要坚持的重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孔德罡指出。

  不同于以往的实景演出聚焦单个故事或者一段历史,《长城谣》虽然整体形式上是分散的单个节目表演,却通过“众志成城万里长”“长城内外是家乡”“万里长城永不倒”三大篇章设置,在神韵上将长城关内与塞外融合,历史与未来串联。

  《满江红》里“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满腔热血;《沁园春·雪》里“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辽阔浩渺;《清平乐·六盘山》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不屈壮志;《鸿雁》中“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的浓浓乡情;《长城谣》里“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的决心与希望;《冬奥有我》里“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与梦想……

  它们共同将时代的变迁、使命的变迁,一条古道上,中国经济的选择与坚持、成长与涅槃;一脉血缘内,中华儿女的胆略与见识、基因与继承;从商场到战场,从个人到国家,从关口到征途,从家境到国运……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使得观众既能由此回望历史,看到长城所见证的中华儿女的不屈不挠,也能望向未来,对新长城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充满希望。

  情感释放:跨时空的家国情怀赋予演出灵魂

  “实景演出、旅游演出的盛行,让我们看到,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演出中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甚至于情感的承载。拒绝山寨,抄袭,模仿,争取在自己的地域文化和主题之下生长出真正具有自己文化灵魂的演出,争取在赏心悦目和惊险奇绝之间打造出弘扬中华文化的品牌节目,通过演出让景无言地述说中国山河的文化魂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之薇谈道。

  从当前国内实景演出的现状来看,大多聚焦区域文化特色,体现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情。《梦里老家》以千年徽州文化为背景,让漫山油菜花的婺源多了几分文化的韵味;《印象·刘三姐》将桂林山水、漓江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宋城千古情》将杭州的灵魂送到观众心里;《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将清皇家文化通过康熙帝的一生呈现出来;《又见平遥》则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及因此生发的悲壮情怀传递给世人。

  与这些聚焦各地特色文化的实景演出不同,从情感层面来看,《长城谣》在情感释放上更多着墨。厚重的历史感、乡愁情结,细微间见宏大的家国情怀在其中弥漫。这与长城本身的特性密不可分。两千多年来,长城见过了大一统的盛世王朝,南北多民族的碰撞与融合,亲历了战火纷飞的残酷,守住了泱泱中华的民族气节。万里长城不仅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它的精气神早已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成为国之象征。

  而这,恐怕也是能使得长城在观众眼中“活”起来了的魂之所在。

  从形式创新,到内容表达,再到情感释放,我们可以看到,以历史为基,结合时代发展与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大胆走心创新的实景演出,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演出本身的魅力质感,更能让广大观众从心底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瑰丽,承载了文化传承功能的实景演出才能走得长久。

   (本报记者 李晋荣)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