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文史

你在故宫踩的砖,都来自这个地方!

2020-09-11 09:07:48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我有话说
0

  9月10日,是北京故宫庆祝600岁生日的日子。建成600年来,紫禁城经受着风吹雨打,见证了华夏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万里之外苏州市相城区的御窑金砖博物馆里,几座老旧的砖窑正静静矗立在杂草之间,正是从这里,一批批金砖通过大运河运往京城,铺在了故宫、天坛、雍和宫等地,成为了支撑它们数百年的根基。

  苏州不产金子,咋铸的金砖?(资料图)

  所谓的金砖呢,肯定不是你脑子里想的那种。

  这里说的金砖,也被称为“细料方砖”,是明清两朝皇室专用的一种高规格铺地材料,尺寸在二尺二寸上下。其取材特殊,做工精良,质地光洁,“明如镜、声如磬”,民间有“一两黄金一块砖”之说。

  今天,就让小新来客串一把“砖”家,抛“砖”引玉,跟各位看官聊聊,苏州泥土的皇宫“升职记”。

  金砖名字的由来

  金砖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金砖是由苏州所造,送往京城的,所以是“京砖”,后来演变成了金砖。

  另一种说法是金砖烧成后,质地极为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的声音。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明朝的时候,一块金砖价值一两黄金,所以叫做金砖。

  为何金砖的唯一产地在苏州?

  现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铺墁的都是此砖,在砖的侧面,有明永乐、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

  “一‘砖’多能,说的就是我。” 钟升 摄

  苏州烧制金砖的历史,始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并大兴土木建筑北京故宫,故宫建设的总指挥呢,是来自苏州的著名工匠蒯祥。在为故宫选择合适的地砖时,蒯祥想到了家乡的细料方砖,从江南调了一批到故宫工地上。细料方砖铺起来一试,朱棣非常满意。

  于是,细料方砖,朝在江南烂泥塘,暮登京城天子堂,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家的“御用品”。连带着烧制细料方砖的砖窑也成了“御窑”。上演了一出无机物版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插播一个小知识,金砖的烧制地是苏州的陆慕,古称“陆墓”,因唐朝宰相陆贽葬于此而得名。So,一向很讲究消除晦气的皇室为啥会对陆贽的“坟头土”烧的金砖赞不绝口?

  一个猜测是,陆慕地区毗邻阳澄湖,烧制金砖的,是与阳澄湖同样风味的泥土。四舍五入一下,这砖就自带阳澄湖大闸蟹的风味啊。铺在地上,还不满屋子是大闸蟹的清香?想吃大闸蟹了还可以舔几口。

  闻一闻,仿佛有大闸蟹的香味?钟升 摄

  咳咳,擦擦口水说正经的。由于阳澄湖边得天独厚的环境,陆慕地区泥土的土质颗粒细、杂质少、粘性强、可塑性好,因此烧出来的金砖质量特别优质。

  在明朝和清朝初年,苏州、江宁、太仓等七府都有烧造金砖的职责,但窑场都设在苏州府。清代雍正尤其是乾隆以后,只有苏州府负责金砖烧造,成为金砖的唯一产地。

  你别看不起这些泥巴烧的板砖。为了争夺它们,康熙皇帝和慈禧太后还展开过一场跨越时空的“宫斗大戏”。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介绍,慈禧太后非常中意苏州出产的金砖,光绪二十八年,康熙景陵的隆恩殿需要二尺二寸的金砖修缮,但上报两年后都没法获得足量砖块。

  原来,当时苏州窑场正在为慈禧万年吉地赶制前所未有的二尺四寸巨型方砖。最后,景陵所需的1012块二尺二寸金砖被改为1254块两尺金砖,才勉强把空缺填上。

  这些御用“板砖”是如何化泥为金的?

  金砖虽不是“寸土寸金”,但每块的造价也将近一两银子。如今,高品质的金砖每块能卖到3万8千元。钟升 摄

  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一尺四见方的大方砖,有五六种规格。这里说到的尺是古代单位里的尺,相当于现代的32厘米。

  那么,金砖是如何烧造成型的呢?金砖的制造工艺讲究、耗时漫长,需要经过选泥、练泥、制坯、阴干、烧制等29道工序,每个步骤和一年中的24节气是密切相关的,一道工序做不到位则前功尽弃。

  金砖通过大运河跨越万里,最终化为故宫的一部分。钟升 摄

  光是烧制,就要花费130天,可谓是精烧细制。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烧造二尺二寸金砖,每块银价九钱一分。换算过来,烧造一块金砖要用差不多一两的银子,虽然不是“寸砖寸金”,也是造价不菲。

  金砖匠人的坚守:携手迈向下一个600年

  对于金砖来说,这种“高贵”的身份既是一份荣耀,同时也是一份负担。1912年中国封建帝制结束后,作为“御用”的金砖不再被需要,制作手艺散落民间。

  陆慕御窑址。钟升 摄

  上世纪80年代,祖上世代制作金砖的砖瓦匠人金梅泉通过摸索,初步恢复了金砖的古法制作,令金砖“起死回生”。

  2006年,金砖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梅泉和女儿金瑾为了更好地将金砖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花了两年多时间搜集、整理史料。

  2008年,由金瑾主持的明清原味金砖重制项目正式启动。之后的7年都是失败、研讨、再做的循环。为保证不出错,小组连班倒昼夜盯着,大年初一都在窑上忙着添火。

  金砖烧制现场。朱海波 摄

  2015年底,国家陶瓷质量监测中心检测认为,金瑾团队的复原工程基本成功,“部分规格甚至超越古代金砖”;2016年初,故宫博物院也给出“合格”的认定。沉寂多时的古御窑再度燃起青烟,延续起其自明朝开始的香火,重新开始为故宫等地烧制金砖。

  2018年,2月1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为首个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基地授牌。钟升 摄

  2018年初,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曾专门到苏州来“买砖”。他拜访了御窑遗址,并将首家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基地的牌子授予御窑金砖厂。金瑾表示,金砖作为民间传统建材制作技艺,将和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相互扶持,进行活态化传承,双方一道迈入“下一个六百年”。

  在故宫的背后,凝结着全国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陆慕的金砖、常熟香山帮的营造技艺、南京的金箔……它们汇聚到一起,铸就了美轮美奂的故宫。它们也和故宫一道,历经数百年,传承至今。所以在为故宫庆生的同时,请不要忘记这些散落各地的“故宫部件”,以及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作者:钟升徐珊珊)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