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谈艺论文

《海报里的英雄》:跃升综艺表达,激荡英雄情怀

2020-09-11 11:05:38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张妮

  《海报里的英雄》是一档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主题的人文历史类综艺节目,以我国优秀抗战影片海报为切入点,讲述抗战过程中的英雄故事。节目分为5期,主题分别是:中流砥柱、英雄气概、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必胜信念。节目于8月30日至9月3日在央视三套和一套连续播出后,获得观众和从业者的广泛好评。

  节目总导演秦新民在创作之初就有意避免特别节目晚会化的常规操作,融合电视、电影、戏剧、歌舞、交响乐5种艺术形式解读经典电影海报,加之舞美设计大胆创新,以40根立柱构成的碑林矩阵和由25块数控升降屏幕构成的3个环形结构组成了多变的舞台空间,最终众多元素合力使得节目在电视表达上形成了变化无穷的可能性。

  海报切口,链接广阔主题

  电影以艺术的视角将立体的历史真实浓缩为影像,而电影海报是电影精髓的凝固瞬间,可以说每一张海报都是一扇窥见历史的窗口。 《海报里的英雄》以海报为切入点,以海报中的英雄形象为线索,逆向回溯,回到电影、回到历史,回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民英雄。

  《海报里的英雄》创新性地选取了海报这一艺术载体,正是因为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丰富意象,并且在节目中也通过将海报与不同艺术形式嫁接,链接出更广阔的主题,在强化节目核心概念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了海报在节目中的价值,让海报成为结构节目的核心与枢纽。在第三期的访谈中,导演高希希谈到电影《太行山上》的海报时解读道:“看到这张海报有一种悲壮感,它是中华民族在最惨烈的时期,一个普通士兵站在自己的国土、山河上,面对强大的敌人。 ”

  在第二期节目中,开场海报与舞蹈链接,一位乐师正在演奏评弹,突然炮弹炸开,城墙崩塌,穿着军装的舞蹈演员扮演的军人和民众肩并肩,在战火中被血腥射杀,通过这段舞蹈再现了电影《南京!南京! 》的预告海报,之后自然引入节目访谈环节。

  在最后一期节目中,意象的海报与实体的海报链接,节目邀请到了导演陈凯歌,在最后一个环节,演员杜江等4人,带上来一份特殊的礼物——由陈凯歌任总导演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海报,上面有所有主创人员的签名,并将这幅珍贵的海报赠送给节目组。

  节目灵活运用海报作为访谈、舞蹈、戏剧表演的切入点,运用海报的色调、场景、人物与现场戏剧舞台的舞美和演员相互衔接,在二维和三维中跳进跳出,使整个节目“沉浸式”的氛围非常浓郁,营造出电视化、艺术化的真实感,极大提升了节目质感和感染力。

  高能信息,汇聚信仰洪流

  特别节目指的是为报道某一重大事件、纪念日、庆典,或介绍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文物、名山大川等专门制作的节目。这样的节目往往因为主题宏大、内容抽象、信息庞杂而采用晚会、访谈等易于操作、执行的模式。但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特别节目《海报里的英雄》却试图探索晚会和访谈之外的另一种形式,没有观众,没有专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由一条主线、两张海报、三种叙事、 N次文艺表演构成节目的总体框架,以详实的史料、动人的故事、精湛的演绎配合简洁明快的节奏,形成有力的信息流,撞击观众的心扉。

  《海报里的中国》每期60分钟的时长远远短于常规的纪念晚会,但在这60分钟内,导演们却想尽办法让每一秒和每一帧都承载更多的信息。在《铁道游击队》这一期中,嘉宾演员王洛勇在访谈中说到,“我的父亲就是当时铁道游击队中最小的队员,我的爷爷奶奶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本人杀害,当时父亲年纪还很小,是邻居大叔带着他逃出南京,一路往北,最终在山东枣庄,跟随上了游击队。一位女同志带着他做掩护,通过敌人关卡,去送情报,又锻炼他跟着铁道游击队一起扒火车,后来才知道这个女同志就是电影里的‘芳林嫂’ 。 ”父亲对他讲那时候武器很差,人得靠那股劲儿,父亲经常唱一首歌:“他的冲锋枪,我的本领强,七十二发子弹上了膛,战场上它就把话讲,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一边唱着,王洛勇的眼中有了泪光。

  在后面的情景剧《微山湖》中王洛勇饰演一名八路军,在舞台上与父亲参军的经历穿越时空重叠在了一起。正是由于导演在前期采访时发掘了王洛勇父亲的故事,通过艺术化的编排,才让这一段落的蒙太奇有了真实的感人力量,一个嘉宾就能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继往开来的意蕴。

  这样在60分钟内艺术化增加信息含量的例子,在《海报里的英雄》中比比皆是。除了增加有限的嘉宾携带的信息、故事和情感,节目还通过独特的布景在有限的空间内向立体纵深,增加空间维度的信息量。在《地道战》这一期,节目为模拟电影中的场景,制作了6 . 3米高、 15米长的地道剖面,营造了一个3层立体舞台,通过地上地下分工打击敌人的场景,生动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敌后战场展开的灵活多样的斗争方式。

  除了在节目编排上“扩容” ,演出人员上也“保质保量” 。在嘉宾和演员的选择上, 5期分别由黄晓明、江疏影、陈建斌、刘涛、王凯这5位优秀演员担任特邀主持,完成讲述和串联的工作;常驻专家中邀请了军史专家——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孟祥青,音乐专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并邀请冯小宁、陈凯歌、陈建斌、高希希等导演参与访谈,与电影主创进行深度对话;情景表演中邀请了陶虹、姜鸿波、史可、王洛勇、冯雷、印小天、于毅、张立、杨幂、王鸥、宋轶、霍思燕、吴磊、杨志刚、沈保平、王丽坤、张天爱、盛一伦等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演绎英雄故事。 《海报里的英雄》共邀请75位嘉宾,在疫情期间,短时间内完成了难以想象的统筹协调工作,所有嘉宾不计较戏份,不计较时间,倾情合作,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号召人们牢记历史、珍惜和平。

  手法灵动,拓展电视创作外延

  《海报里的英雄》 5期节目并没有像常规节目一样设置固定的板块,因为每期两张海报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同,出现的顺序、适合的编排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节目总体创作思路的统领下, 5期节目的导演组都为当期海报量身打造了最适合的节目包装,使得5期节目形成了一个主题统一、气质相同、各具特色、亮点频出的“组合拳” 。也正是由于每期节目相对宽松、自由的创作前提,使得每一期都有各自独特的亮点,在5期连播时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差异性和新奇感。

  节目中许多期的电影片段重现使用了影视化拍摄的手段,通过“翻拍”“番外”等故事深化了原来电影的精神内涵。对于影视化拍摄,秦新民谈道:“如果按照传统的录制方式,可能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小品,从影像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当我们按照电影的方式,严格使用分镜头、遵循运动方向,虽然增加了制作难度,但画面品质完全不一样。 ”而且电视、戏剧、电影3种形态必须在同一个空间内完成融合,“让观众欣赏以后感觉到,是在我们的谈话空间里,完成的戏剧表演,这是一个小型的影视化制作。 ”正是由于影视化拍摄和舞美、编导的完美结合,使得整个节目节奏明快、衔接流畅、画面干净、品质感极强。

  除了影视化拍摄,每期导演还用朗诵、舞蹈、交响乐、乐器演奏等诸多手段来丰富主题的表达。在《百团大战》这一期,在电影《百团大战》中饰演左权的演员刘之冰朗诵了《左权家书》 ,演员杨幂、霍思燕和左权将军的外孙沙峰、曾外孙女沙妍辰一起朗诵了写给左权将军的回信,通过古今对话,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在《红高粱》这一期中,导演将高粱地搬进录影棚,上演了综艺短剧《红高粱》 ,九儿中弹身亡的瞬间,接入一段双人芭蕾舞表演《九儿》 ,将情感升华。

  在最后一期节目的结尾,李云迪和8位艺术家共同弹奏起雄浑悲壮的《保卫黄河》 ,配合着3道环形屏幕显示的黄河咆哮奔涌的画面,仿佛跟随节目又一次回顾了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争取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的光辉历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海报里的英雄》以5期节目,讲述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长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脊梁和核心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的坚不可摧的中流砥柱的过程。 《海报中的英雄》为人民歌颂英雄,让人民铭记英雄,更致敬了人民中的英雄,用创新迭代的电视语汇讲述中国故事,用永不熄灭的爱国情怀传递英雄精神。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