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加码推进中华文明探源 开展文物外展工程
中新社太原9月14日电 (记者 李新锁)文物大省山西再次发力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同时与国内外文博机构共建文物交流合作传播基地,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山西省委14日发文强调:文物工作要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推动山西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发力。
截至目前,山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数量位居中国第一。
不过,和文物大省身份相伴的是,山西在文物保护、利用、投入等方面亦存在诸多短板。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委14日发布《山西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山西要围绕“考古中国”重大研究课题,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山西南部地区文明进程、早期国家形成、尧文化、夏文化、晋文化研究,依托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长城重要节点段落,陶寺、蒲津渡与蒲州故城等重要遗址,佛光寺、应县木塔、晋祠、永乐宫、关帝庙等重要文物建筑,推介一批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
针对文物保护,山西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其间,山西严厉打击各类文物犯罪,探索建设文物DNA数据库和建档立卡工作,推动文物领域公益诉讼,整治基本建设中未批先建、破坏损毁文物本体和环境、影响文物环境风貌等法人违法行为。同时建立全省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实现文物安全监管可视化、信息化、标准化,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山西明确,地方政府在土地储备时,对可能存在文物遗存的土地,在专业资质单位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入库;适时开展考古出土文物移交专项行动,科学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面对山西文物海量遗存,单一官方力量力有不逮的现实,山西积极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
《方案》明确,在坚持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不变、坚守文物保护底线的前提下,山西引导社会力量通过认养、捐资等形式,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支持社会力量创设博物馆。
此外,《方案》明确山西将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交流,合作推进万里茶道、关圣史迹申遗;依托国家海外文化阵地和海外机构、山西国际友好省州(城市)、友好合作伙伴省州(城市)等开展交流合作;开展文物外展精品工程,打造文物交流品牌,与国内外文博机构共建文物交流合作传播基地,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