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谈艺论文

纪录片《口述国图》:念兹在兹,故人如斯

2020-10-14 09:24: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有话说
0

  本报记者 陈思静

  斯特凡·马拉美曾说:“世界一直存在,直至在一本书中终结。 ”这些书汇聚到图书馆又构成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图书馆的世界。图书馆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如何运转的?读者如何利用它?在纪录片《口述国图》中这些都能找到答案。如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张久珍所说的,它是一场“图书馆学理论超越时空的现场教学” 。

  近日,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北京纪实影像周组委会、国家图书馆影视中心、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承办的“纪录片与口述史的文献价值—— 《口述国图》研讨会”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与会领导、专家就纪录片与口述史的文献价值,从策划、创作和传播等方面对《口述国图》展开深入分析和讨论。

  《口述国图》是国家图书馆在2019年建馆110周年之际,制作出品的第一部以亲历者视角回顾国图发展历史的纪录片,是国内首部记录和展现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口述史纪录片。全片共分为“情系国图”“缘起文津街”“善本保卫记”“馆藏的故事”“为读者服务”“艰难中的前行”“新馆的诞生”“站在世界舞台上”“走向现代化”“重返柏林寺”和“馆员心声” 11部分,全面记录了几代国图人在面对不同历史机遇与挑战时,担负的使命和做出的选择;表现了在民族和国家奋斗复兴的恢弘历史画卷中,图书馆人平凡而伟大的坚守和始终秉持的赤子之心。

  国家图书馆于2003年启动老馆员口述史访谈工作,十多年来,共有47位老馆员及其亲属接受口述访问,累积了200余小时、105万字的口述资料, 《口述国图》正是以这些珍贵的影音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而成。如何从众多史料里找出叙事线索?又如何让普通观众对一个图书馆的故事感兴趣?广东电视台高级编辑郭际生认为这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非常痛苦的减损” ,要把精华中的精华、把最有人文含量的成分呈现出来。这即是人格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定宜庄第一次看完《口述国图》时觉得非常感动,“为了这些在图书馆贡献了一生的普通工作人员的精神感动” ,第二次看完她又有了新感觉,觉得这部片子非常生动。“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片突出的是人,讲的是人。这些人的一生都跟图书馆的事业紧紧相连,我是从这儿觉得感动,也是从这儿觉得他们的故事生动。 ”如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所说:“作品以老一辈图书馆馆员的个人叙述视角,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与馆员历史经历的相互交织、宏观历史叙述与个体经验的相互交融,力求以独特的记录载体和叙事形式,既保持历史叙述的真实性,又努力追求影像表达的真艺术。 ”

  在这种交织交融中,打动人心的是“国图精神” 。什么是“国图精神” ?在中央电视台资深制片人韩雯看来,“国图精神”是以国图老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无论时代怎样动荡、变迁,对中国文化的守护、接续传承。“这是最让人动容的、最让我们难忘的地方,也是这部片子最宝贵的地方。 ”这种精神在影片导演、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田苗的身上也得到体现。“这些老馆员对老前辈的尊重、这种朴素的善良是口述史存在的关键。 ”他说,“我们自己也继承了老一辈馆员的这种朴素的自觉。 ”

  “念兹在兹,故人如斯” ,影片海报上标注了这样一句话。因为图书馆一直存在,直至在他们的记忆中终结。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