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传统与现代杂技艺术的完美融合
传统技艺是先人创造并遗留下来的文化成就、宝贵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延续与创新创造的动力源泉。现阶段,一些传统技艺文化散落在民间,面临失传的风险。吴桥传统杂技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有一些绝招绝活一旦失传,观众将再难看到。
吴桥杂技大世界,不仅仅是一座杂技主题公园,更是展示传统杂技艺术新业态的乐园。杂技原本在马戏场、马戏大篷演出,当现代杂技走进剧场变成舞台艺术后,表演形态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缺少马戏厅等专业的杂技演出场所,一些传统的高空类节目演出受到限制,如《大飞人》《高空钢丝》等节目正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杂技大世界以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了吴桥杂技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以仪式表演形式展示活生生的传统技艺和杂技生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抢救、保护与传承。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这句流传千年的民谣生动反映了吴桥杂技文化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杂技艺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探索科学育人的教育模式。吴桥杂技大世界为杂技传承人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它通过政府出台资助和扶持政策,设立稳定的机构和投入等方法,广招学员,注重对“择一业终一生”的杂技传承人的培养,让各种独特技艺得到梯队化传承,给传统杂技点燃了传承“非遗”的薪火。
过去的吴桥杂技艺人以“撂摊子”为主,他们徒步行走,或父子,或师徒,肩挑手推简单的道具,天南地北,近则天津、北京,远则闯关东、下江南,单凭一把飞叉或牵着一只巴狗、猴子便远走天涯,撂地卖艺,赖以谋生。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景区对外开放以来,像李印怀、高福洲这样的杂技艺人告别了走南闯北、漂泊不定、四海为家的流浪生活,回到了吴桥,为艺术传承保留“火种”,使杂技传统技艺得到活态传承。
中国传统杂技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改变。旧的样式被抛弃,新的内容不断注入,其新陈代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当下,吴桥杂技通过复排、展演“非遗”杂技节目,给传统杂技提供繁衍生息、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
融入现代气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更有生机。吴桥杂技在内容上、形式上、模式上积极创新,集游乐、人文、博物、民俗、杂技培训、比赛交流于一体,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现了杂技之乡古老的民间文化风采,成为独树一帜的世界东方杂技旅游胜地。景区推出了“江湖八大怪”“鬼手居”“吹破天剧场”“杂技小院”等民俗旅游品牌,备受海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新时代,让传统技艺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吴桥杂技必须继续加强与国内外杂技艺术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吸收舞蹈、戏剧等艺术的表演方法,并在杂技音乐、服装、道具、灯光与舞台美术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以形成独特的国际化文化品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吴桥杂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持吴桥杂技原生态、按其内在规律自然衍变前提下,我们还要注重将传统杂技进行现代化的符号表达,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一条现代与传统杂技艺术完美融合的有效途径,使我们的杂技文化以崭新的形式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大众。
(作者:张彦台,系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