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文化频道>> 大图右侧

又逢三月三 壮乡歌满山

2021-04-16 09:39:12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本报记者 李寅峰 刘圆圆

  今年的4月15日,是农历三月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对歌、踏青、祭祀等,各民族传承久远、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组成了壮乡一道靓丽的春光。

  龙胜县政协常委周恩平:

  民族文化“活化”之路真宽广

  “风吹木叶批批啪(音),妹妹你是哪方客……”

  “中华大地坡连坡,北京唱起广西和。小伙都想刘三姐,妹妹都爱龙脊哥……”

  接通电话,得知记者要了解三月三民间歌会的盛况时,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副主任、县政协常委周恩平出口便是两段歌词,而“龙脊哥”,正是他的网名。几句诙谐、上口的词儿,瞬间把采访氛围带到了节日中的广西。当记者诧异他的“出口成歌”时,电话那头,他爽朗地笑了:“这是我们广西人的‘独门绝技’,我们生活中就会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更何况,今天是三月三。”

  在广西,三月三是全民的节日,有两天法定假。对许多爱唱歌的广西人来说,这一天就是唱山歌的日子。“村村寨寨都在对歌。年轻的男女通过对歌谈情说爱,中老年人也会在对歌中交流情谊。”周恩平说,在龙胜县,每逢这一天,处处都举办热闹的庆祝活动。特别是大山里面的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在对歌中度过快乐的一天。

  龙胜县位于桂林北部,境内生活着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据全县人口81%。身为汉族的周恩平笑称自己是龙胜的“少数民族”。曾经兼任党史讲师的周恩平介绍,龙胜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首次颁布并实施了第一个民族政策,即1934年11月29日《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指示》《关于对瑶苗民工作的口号》。他说,从红军时期得到很好的保护,到1949年翻身做主人,再到2018年彻底脱贫,龙胜各族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文化也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到现在,民族文化更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新产品”。

  周恩平介绍,针对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龙胜亮出了“全县大景区,旅游一盘棋”的布局。“龙胜号称‘百节之县’,全县各族群众民间举办的民俗节庆活动全年有87个,一年之内,全县系列节日,一乡一大节,村村寨寨都有民俗节,全县以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氛围非常浓厚。”他说。

  如今的三月三,县城里会“赶圩”,大集市上,人们把准备好的商品或者土特产拿到集市中买卖。在山里面,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愉悦了当地百姓,也吸引了外来的游客。“比如说黄洛瑶寨里的长发节,即红瑶族姑娘的成人节。每年这一天,以长发为美、以长发为贵的红瑶姑娘们要举办祭祀长发的活动。这一生,她们只会在这一天剪头发,庆祝她们的成年。所以仪式非常隆重、热闹。还有更多的侗族、瑶族、苗族、壮族等群众,都会有不同形式的三月三庆祝活动。”

  周恩平说,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资源越来越得到重视。党和政府也先后出台相关保护条例,鼓励保护性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服务百姓的生活。如今,在龙胜,山歌、建筑、美食、服饰等民族文化瑰宝,都已经走到旅游开发的第一线。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家园、文化高地,也是民族文化旅游的资源。龙胜等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通过旅游开发,让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旅游发展相得益彰。”在县委宣传部、文旅局工作多年的周恩平自豪地说,“我们龙胜现在是中国旅游大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绿水青山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就是龙胜各族人民的金山银山。当地农民朋友都是‘扛着耙犁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模式,真正走上了富裕的生活!”

  崇左市政协委员农康:

  龙州忆红军 山歌报党恩

  龙州县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西侧,与越南接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等前辈组织了震惊中外的龙州起义,创建的红八军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至今军部旧址仍完好保存。龙州不仅是边境地区、革命老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人文深厚,民俗风情独特。

  “我们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了红色研学活动,在红色景区一并推出多项体验式的活动,如‘走一趟红军路’‘听一堂红军课’‘吃一顿红军饭’‘唱一首红军歌’等。”农康说,红色研学活动结合了龙州的红色旅游资源,也结合了党史学习,受到外地游客和当地民众的欢迎。“有些景区很灵活地搞了一些特色的活动,游客可以体验担任红军的侦察员去侦察‘敌情’;担任救护员,抬着担架去救护伤员;担任炊事员,给战友们做一顿饭等。还有的景区请来老同志,讲述红军的故事,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龙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其实,这样的红色研学活动在龙州县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了。农康介绍,近来,外地来龙州县追忆红色文化的游客明显多起来,游客数量大幅度上升。“预计今年的游客数量比去年翻两番。而且,这是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下,没有大规模搞景区活动就达到的。”农康说,在龙州,红色旅游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数景区、项目都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现场走过的。“未来,还会增加‘住一晚红军村’等项目,增强体验性,吸引更多外来游客来龙州感受红军文化。”

  龙州今年三月三另外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每年一度的山歌擂台赛了。农康介绍,13日,龙州县宣传文化中心广场上举办了“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2021年“永远跟党走山歌颂党恩”山歌擂台赛。在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中,《祝党好》《精准扶贫如春风》《喝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故事传万代》等20多个山歌演唱节目轮番亮相,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台上,山歌手身着民族盛装放声歌唱,歌颂党的光辉历史,为党和国家献上最诚挚的祝福,也唱出壮乡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台下,坐着的、站着的听众听得如醉如痴。

  “这些来自不同乡镇、村庄的歌手们,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党的扶贫、医疗等政策,以及对党史的学习通过山歌唱出来,只是龙州县红色文化普及的一个缩影。在我们龙州,红色文化旅游以及学党史等活动不单是文化旅游部门在做,已经贯穿到自上而下方方面面的部门和群体中。”农康说。

  “我要忙着去对歌啰”

  “你好,今天是广西三月三,我们村里在组织山歌赛,我要先忙……”

  “晚一点给你分享好照片,我现在要对歌去了……”

  “在网上搜索广西百色右江区阳圩镇布林村,可以先了解一些背景,我要组织大家对山歌了……”

  在百色市阳圩镇工作的小黄,在今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更重要的工作是和村委会组织群众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山歌赛。本想和他电话了解被誉为广西十大最美乡村的布林村赫赫有名的三月三对歌盛况,除了微信中断断续续传来一些照片和视频外,几次文字的回复都是“要先对歌去了”,村子里的热闹场景可见一斑。

  终于,碍不住记者的“穷追不舍”,下午三点半左右,小黄将电话拨了过来。

  “我最感动的有三个点。首先是,布林村有传唱山歌的传统,近几年来群众物质生活得到很好满足,周边村屯都陆续开展了三月三歌圩节,通过山歌表达对当前美好生活的赞美。布林村三月三对歌活动搞了很多年,如今全村老中青三代都得到很好的传承。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四五岁的孩子,人人都可以随口唱出传统的山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化传承,这是一种文化自觉。其次,三月三在广西当地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在布林村村头有座红军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一位牺牲在此的红军战士而建的。为感恩党,在每年对歌开始的时候,村民们都自发来到这里,祭拜这位红军战士,献花圈、默哀,现场非常令人感动。三是随着这几年党中央的脱贫攻坚的好政策,群众都过上了美好生活,他们由衷感恩党感恩政府,通过歌声由衷地感恩党,讴歌党的好政策,表达对党的深厚感情,编成山歌广为会唱。今年对歌的主题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小黄几句短短的话,生动地还原了这个村庄对歌活动中的几个动人之处。

  小黄还说,布林村的对歌活动远近闻名,今年考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因素,村子里并没有对外发出邀请,只是本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对歌。他们认真地为每个人测了体温,才开始活动。早上八点多,先组织对歌的村民们一起举行升国旗仪式。这是村子里每逢大的节庆活动时都必须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仪式。然后,在村里一口古井口开始对歌活动。那口井上面“永不忘党恩”几个大字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

  “老人们讲,那时候,这口井是村子里唯一饮用水取水处。现在虽然家家有了自来水,这口井已经不用了,但是在这里对歌,寓意怀旧、感恩。”小黄说,大家在井口唱了很多歌,既有传统民歌,也有村民们自己用当地方言改编的《哥妹一心跟党走》《党的政策好》《我和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按照原定流程,井口的歌唱完了,但是村民们还是意犹未尽,边走边唱,又来到村子里的老榕树旁,接着唱。“你看这个视频里,大家都很欢乐,歌声嘹亮,每个人脸上都散发着光彩。很多通过网络观看到布林山歌视频的友人都发出由衷感慨,太震撼了,有种立马去现场体验的冲动。”

  小黄说,这几年来,年年都回来参加对歌,村子里一些和他一样读过大学的年轻人,会自发地加入志愿者队伍,采集图片、编撰资料,为布林的三月三民间文化传承和传播忙碌着。“不好意思,村长在广播,说是要拔河、打陀螺了,我要去忙啦!”小黄匆匆挂了电话,不久,微信中又传来一张“新鲜出炉”的现场照片:三位村民每人高高拎起一大块猪肉合影留念,留言曰:“打陀螺比赛三甲选手!”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