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边疆大学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题:20载教育援疆的背后:一所边疆大学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魏梦佳、和霭
从一所普通的边疆大学,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位于新疆的石河子大学(简称“石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办学之路。20年来,在北大等9所对口支援高校的支持帮扶下,石大强基础、补短板、优结构,6成多毕业生扎根边疆,其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援疆的生动缩影。
从“多点”到“全面”筑牢一流大学根基
5月12日,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20周年暨教育部高校团队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10周年总结大会在北大举行,来自国内10所高校的代表回顾了石大在对口支援下取得的累累硕果,展望学校未来发展。
2001年,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作为入选该计划首批高校之一,北大开启对口支援石大的序幕。2010年,对口支援工作升级加力,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9所高校组团支援石大,使该校迎来发展重要契机。
“20年间,支援高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国际合作交流和内部治理能力提升上给予石河子大学全方位、高水平的指导和帮助,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石河子大学校长代斌在总结大会上说。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张平文代表高校团队介绍,对口支援之初,石大的学科结构还以农、医为主,比较单一。多年来,各高校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帮助石大加强学科建设。如今,该校已成为拥有11大学科门类、94个本科专业、34个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权点的综合性大学,构建起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同时,石大也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数据显示,20年来,该校已培养各类毕业生14.7万多人,其中64%选择留在新疆、兵团建功立业,就业去向落实率稳居新疆高校前列。
从“输血”到“造血”培养骨干教师队伍
在石大校园草坪上,矗立着北大优秀援疆教师孟二冬的雕像。至今,师生们仍深深怀念这位带病坚守支教讲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可敬师者。
“孟老师影响了我和同学,也影响了一批石大青年教师,我感恩北大。”石河子大学教师代表吴新锋说,他在石大就读时,北大派孟二冬等许多知名教授来上课,让他们受益良多;2006年毕业后,他又被推选到北大深造,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470名优秀教师不远万里赴石大支教,开设数百门急需课程;640余人次专家学者在石大开展学术讲座千余场;对口支援高校累计为石大培训中层干部347人次,接收47名石大干部挂职锻炼……从“送进来”到“走出去”,数据背后,是对口支援高校20年的无私奉献和倾力帮扶。大批援疆教师挂职任教、捐资助学,为边疆师生带来了前沿知识和开阔视野,也为石大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注入活力。
“石河子大学与对口支援高校已探索出一条留才、引才的特色路径,使学校的师资培养进入了快车道。”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先锋在北大介绍,目前设在石大的北大研究生培养基地已为石大培养了8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也招收培养了近200名石大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此外,各高校还通过联合培养、插班学习、接收推免研究生等途径,为1500多名石大学子提供赴对口支援高校学习的机会。
从“帮扶”到“合作”提升服务国家水平
资源欠缺、科研能力弱是制约西部高校发展瓶颈。为了不让对口支援“人走茶凉”,多年来,各校还以合作攻关方式,为石大可持续发展增添内生动力,帮助其提升服务国家水平。
许先锋说,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各高校全力帮助石大提升科研水平,与学校共同承担国家级项目143项、省部级项目384项。石大连续两年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也实现零的突破。
围绕新疆兵团发展需求,各高校还与石大联合成立“中亚文明与西向开放协同创新中心”“新疆边贸研究中心”“油菜小麦科技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在荒漠绿洲区高效农业与生态、化工绿色工艺及新型材料技术等特色研究领域产生了一批成果,服务新疆发展。
情牵石大润天山,教育携手戍边关。“从统筹1校资源到集聚9校优势,不变的是责任担当。”代斌说,未来,石大仍将坚守“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乘对口支援东风,努力建西部一流高校,与9校共同奏响兴边固疆的时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