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要闻

分会场“花开全城” 秀文化“软硬结合”

2021-09-27 14:01:1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0

  【文博会聚焦】

  光明日报记者严圣禾 党文婷

  9月26日深圳文博会主会场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川流不息。同时,67个文博会分会场也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有的推出“纸上”当代艺术展,有的欢迎市民体验东方木艺手工制作,有的展示非遗丝绸文化……请跟随光明日报记者,一起去探寻那些花开全城的文博会分会场。

  吸睛无数,数字创意产业释放活力

  天安云谷数字创意产业园今年首次成为文博会分会场,文化产业的盛会能够开到家门口,这让附近的居民和园区的企业都兴奋不已。在园区4栋的裸眼3D馆,来自山西太原的张女士第一次见到这种神奇的技术——不戴眼镜、没有屏幕,一只虚拟“大黄蜂”在空中振翅欲飞、立体逼真,让人忍不住伸手捕捉。

  展示该技术的班度科技董事长徐炜介绍说,自由物理空间中实现空气悬浮3D显示一直是人们的梦想,曾无数次出现在科幻片中。班度科技创造性地提出“空间光场积分”原理,通过模拟真实3D场景的漫散射光场分布方式,控制携带信息的光在空间交汇融合形成实像散射光分布,可将3D场景直接推送到空中,实现多层次空间的构建及呈现,带来前所未有极富冲击力的视觉体验。

  在天安云谷分会场,“硬科技”的加持使得软文化更加新潮好玩,吸睛无数,软硬结合进一步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释放强劲活力。深圳市智能终端产业联盟副会长章炜认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影视、动漫、游戏、展览展示、商务、旅游、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发展,提升各领域产品和服务的创意、文化内涵和数字化水平,促进跨产业交流合作,还可以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成为当今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赋能,城市公共空间可链接

  作为文博会分会场,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大芬村17年来从未缺席。本届文博会期间,位于大芬油画村分会场的TNT当代艺术空间展示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成果,作品涵盖绘画、摄影、陶瓷、数字孪生、装置艺术、影像等多种形式。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反馈生活。我期待用艺术介入所在社区,不仅让大芬成为艺术家的部落,同时让艺术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大家在不经意间感受艺术氛围,然后去享受艺术。”TNT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冯健梅说,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展现文化生活的物理空间,更是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通过与当地文化氛围的化学反应,和人们的情感世界产生链接,形成城市新的历史记忆。

  在182创意设计产业园分会场,记者发现,这里的空间艺术作品除了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还涵盖新媒体、雕塑、架上艺术、综合艺术等多个方面,以城市艺术和设计为载体,挖掘和契合当地特色文化符号,塑造城市空间的文化氛围。

  熔古铸今,“二十四史文献展”受欢迎

  9月25日上午,在甘坑新镇分会场举办的“二十四史文献展”开幕式吸引了大批历史爱好者。

  负责运营甘坑新镇的华侨城文化集团,从2016年开始就投资超亿元,襄助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二十四史”历史典籍整理工程,编纂出版被誉为“文史界三峡工程”的《今注本二十四史》。作为甘坑新镇分会场的特色活动,该展览在细致梳理二十四史成书历史脉络基础上,再现了《今注本二十四史》自1994年获批立项以来几经坎坷、艰辛成书的历程,集中展示了编纂团队——国内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0多位历史学家——倾力校释二十四史过程中形成的文献资料及档案。退休教师吴先生表示,看展的时候,他似乎穿越时空隧道,书写者、研究者、校释者、编纂者等皓首穷经、孜孜不倦倾心著述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深圳市龙岗区公共文化服务和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彭罡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看到文博会分会场是项目集聚、资源集聚和人才集聚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所以区里每年都会认真发掘和培育新的分会场,希望利用文博会这个平台,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深圳举办了文博会,文博会改变了深圳,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发展,正推动这座城市形成更强的创新活力,给都市人更丰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光明日报深圳9月26日电)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7日 04版)

[责任编辑: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