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都城规划的理想杰作

2024-08-05 10:52:17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北京:中国都城规划的理想杰作

  张广汉

  《人民政协报》 (2024年08月05日  第 12 版)

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2月在北京考察时强调,“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北京中轴线无疑是北京都城传统格局特色的核心。

  北京都城特色的保护和延续需要严格的规划管理做保障。事实上,北京都城的传统格局不仅限于中轴线。1993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提出,要保护传统城市中轴线、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河湖水系、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城市重要景观线等传统格局,注意汲取传统民居和城市色彩的特点,以故宫、皇城为中心分层次控制建筑高度等。提出了历史文化保护的三个层次: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从整体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我有幸主持了中轴线上制高点景山及周围八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以景山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延伸的“朝阜大街”(阜成门—朝阳门)的城市设计工作。

  没有历史文化街区的衬托,就体现不出中轴线的壮美。1999年8月,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对1990年公布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控制范围进行划定。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总占地1038公顷,占旧城面积的17%,与处于南北中轴线上的皇城、三海、钟鼓楼地区以及前门外的大栅栏、天坛、先农坛等地区连成一片,基本体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整体格局。在北规委领导下,2000年我带领中规院团队按照保护“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的原则,编制完成景山八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规划提出了在保存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应坚持合理降低人口密度,积极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社区环境,在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通过政策导引,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采取“微循环式”保护和更新,分期分批,坚持不懈。2001年,保护规划获得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理想的规划还需要正确的实施做支撑。2003年以来,北京市政府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实施试点工作。2003年10月,中规院在市政府领导下,与西城区政府和西城区市政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局委办共同协作,完成了景山和北海之间的陟山门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详细规划设计,实施了架空线入地和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沿街立面的初步整治工程、内务府御史衙门等文物建筑腾退修缮利用工程。四合院院落根据历史和现状情况,分为保护类、改善类、改造类、保留类,逐年推进保护改善工作。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渐进改善,是陟山门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实施的重要经验,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3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还印发了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原则,要求保护和恢复保护区的整体传统风貌,保护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落实《保护规划》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市政先行、有机更新、循序渐进;保护区保护与旧城外开发相结合;政府投入和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合理负担相结合,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多方面积极性等。老城的保护与更新需要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需要多层面的公众参与。北京景山周围历史文化街区持续不间断的保护更新和近期崇雍大街的保护更新,都说明了老城的保护更新已经不是单一的建筑保护或改造工作,而是物质、环境、文化、经济和社会持久改善的全面的、综合的展望和行动。

  南北向的中轴线挑起了北京城的脊梁,东西向的朝阜大街如同展示古都风貌的画卷,记载着北京城市历史的沧桑变迁,是北京古城内一条最能体现北京城市历史文脉特色的大街。2002年,中规院全程参加了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和朝阜大街城市设计。由我主持的朝阜大街城市设计以“历史城市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生”为主要设计思想,通过对朝阜大街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景观的保存及再现、空间结构及空间序列的设计、用地与建筑控制、现代人居环境的创造、交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来加以实现,为保护和创造宜人的城市美学空间提供了管理依据。

  梁思成先生曾经论述,北京古城的价值不仅在于个别建筑类型和个别艺术杰作,最重要的还在于各个建筑物的全部配合,它们与北京的全盘计划、整个布局的关系,在于这些建筑的位置和街道系统的相辅相成,在于全部部署的庄严秩序,在于形成了宏壮而又美丽的整体环境。经过20多年的保护、规划、管理与更新实践,北京有效实现了“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的保护,以中轴线为骨架的壮美秩序和整体价值的保护,延续了都城规划的传统格局和理想杰作,有力推动北京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首要窗口。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