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在中国广播艺术团听刘学俊委员讲述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丽
■ 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万物生长》讲述节气文化,民族交响歌剧《莫高窟》唱响丝绸之路上的家国情怀,《中国广播说唱团新作专场晚会》《在富强的北京看付强》相声专场幽默展现时代风尚,访谈类节目《马贾线上见》妙语连珠聊趣事……
7月15日至29日,每晚7点,都能看到中国广播艺术团精彩的“云上演出”。该团与抖音直播联合推出的“国艺正当潮”活动,通过艺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挖掘和培养文艺新力量,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走进公众视野。
这是中国广播艺术团探索创新艺术传播方式的一次实践,也是该团探索推进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举精神志气、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院团如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创作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刘学俊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今年5月,第五届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开幕演出《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特别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上演。中国广播艺术团的艺术家们以交响乐、合唱、朗诵等艺术形式完整演绎《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以其磅礴气势和深刻内涵,唱出中华儿女的英雄气魄,讴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黄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在这极具历史意义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国广播艺术团策划并上演这样一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的弘扬与彰显。”刘学俊说。
从策划筹备到落地演出,刘学俊参与了全过程。特别是首场演出的规模和演员数量都极为庞大,来自全国各地的演职人员多达300余人。“我们是带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定信念、统筹协调,把如此多的优秀艺术家在同一时间节点全部聚集到人民大会堂,呈现出一场具有极高艺术水准、弘扬诠释民族精神的音乐会。”刘学俊说。
连续五年,刘学俊带领中国广播艺术团成功打造了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的文化品牌。据他介绍,正在开展的第五届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将持续至9月,交响乐、民族管弦乐、相声新作品专场、综艺晚会、线上音乐会等精彩纷呈,以艺术作品谱写新时代篇章。9月28日,艺术团还将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举办一台大型演出,作为艺术季的闭幕演出。
刘学俊坦言,“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创作优秀作品是根本。艺术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作为文艺工作者,我将聚焦主责主业,在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中,继续积极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培育崇德尚艺的人才队伍
“一代相声宗师侯宝林,1976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在大卡车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迎着凛冽的寒风,连续数天为解放军官兵义务演出。”
“在基层农村一间闷热的小阁楼里,马季老师挥汗如雨地创作着相声,后背上满是蚊子叮咬,他竟浑然不觉,依然忘我地创作。”
……
不久前,在中国广播艺术团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中,刘学俊为青年艺术家们分享和讲述了艺术团老一辈艺术家严于律己、永葆政治本色的故事。他深有感触地说道,“用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年轻一代艺术家,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的优良传统。”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70多年来,艺术团取得的成绩,和几代老艺术家对自身严格要求密不可分。敬业、律己、对艺术的初心、对党的忠诚和热爱,成为老一辈艺术家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刘学俊希望通过这种精神去感召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推动他们自觉坚守艺术理想,有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讲品位、重艺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近年来,刘学俊见证和参与了艺术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文艺创作。比如在建党百年之际,挖掘红色基因,打造大型民族交响史诗《崛起》,用磅礴的民族交响乐、动情的演唱吟诵,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在业界获得好评;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人民就是江山——唱响新时代大型交响音乐会》,用艺术形式传播党的好声音,等等。在这些优秀作品中,不乏年轻文艺工作者执着奋进、勇于担当,“当主角”“挑大梁”的身影。
“近年来,我们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努力探索出艺术团特有的‘党建+经典文艺品牌’相融合的新路径,传承了优良传统,锻炼了年轻文艺工作者,推动了艺术团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刘学俊说道。
探索艺术院团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传播模式
“线上演播是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院团与线上演播的融合是网络直播文艺发展的需要,也为演艺商业模式探索提供契机。”随着“国艺正当潮”的热播,刘学俊发现,中国广播艺术团的高水准新媒体内容,不仅能够提升网络直播品质、引领观众艺术审美标准和欣赏水平,还能开辟演出新场地、增加收入新渠道。话题累计播放量1.37亿、活动直播累计曝光量1.4亿次,总计1976万人浏览、176万点赞、4万条评论……一系列可喜的数据,更加坚定了刘学俊带领中国广播艺术团积极拥抱新媒体、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持续打造优秀原创品牌的决心与信心。
刘学俊说,接下来他将继续探索艺术院团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模式与方式,从公益直播、特色演出直播、官号直播等方面积极谋划、联合策划,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直播内容,探索与开拓线上演出的新境界。
“我们要以创新科技为文化赋能,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型文化业态。”刘学俊建议相关部门进行行业研究,鼓励国家院团和平台共同探索,完善线上演播领域的收入分配机制,形成良性合力,助力各个艺术品类在线上演播领域都能发挥独特优势,更好推动传统艺术的守正创新和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作出重大部署,我将继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业务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积极与时代同频,为进一步推动艺术院团高质量发展、为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而做出自己的努力。”刘学俊表示。